西部区域少数民族人口问题及对策

点击数:389 | 发布时间:2025-02-10 | 来源:www.aicaiku.com

    [摘要]新世纪推行的西部大开发策略,是振兴国家、兴盛中华民族的伟大盛事。在推行过程中势必会遇见很多困难和问题,其中人口问题,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人口数目、素质和构成问题,民族人口与民族区域的社会、经济、资源的协调运行和可持续进步问题,都是没办法回避的。本文剖析了现阶段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存在的问题,并试提出对策性建议。

    [关键字]西部区域;少数民族;人口问题。

    西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也是各民族混杂居住的要紧区域。所以, 要真的达成各民族的一同兴盛,在非常大程度上取决于西部少数民族社会经济能否得到进步。西部大开发目的是不是能达成, 在非常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西部少数民族区域的开发。这所有都和西部少数民族人口问题有密切关系。

    1、西部少数民族人口问题。

    (一)人口增速较快。

    1964 年,西部人口为1.87 亿,少数民族人口为3118 万(因为首次人口普查被认定的少数民族仅41 个, 与未来的少数民族无可比性, 所以1953 年数字未列) 。1982 年,西部人口增加到2.88 亿,增加比率为54 %,18 年平均增长率为2.38 %, 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增加到5161 万, 增加比率为66 %,年平均增长率为2.8 %。1990 年,西部人口增加到3.23 亿, 增加比率为12 %,8 年平均增长率为1.41 %,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增加到6625 万, 增加比率为28%, 年平均增长率为3.12 %。1964 ~1982 年, 全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2.07 %,1982 ~1990 年, 全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48 %。可见,西部人口的增速高于和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而西部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速高于西部全部人口的增速。尤其是近几年,这种增长率上的差异愈加明显。增长的人口要满足自己的存活需要,不能不想方设法将荒地、林地、草地开垦为耕地, 甚至到了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经营, 滥垦、滥伐、滥牧, 破坏森林和植被,结果导致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紧急。

    (二)妇女孩育率较高。

    西部不少少数民族在传统上有早婚、早育的风俗习惯, 因为少数民族推行计划生育的时间较晚、政策上较汉族宽松,所以,妇女孩育率仍较高。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 到1989 年, 世居西部的少数民族妇女孩育率, 降到更替水平以下的只有俄罗斯族和裕固族。而有10 个民族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在4 以上, 他们是哈萨克、维吾尔、景颇、布朗、撒拉、怒、柯尔克孜、塔吉克、独龙、保安族。像柯尔克孜、塔吉克族,总和生育率还在6 以上, 基本上处于自然生育状况。

    (三)早婚早育及多胎生育现象紧急。

    因为受“多子多福”、“ 养儿防老”、“ 地广人稀”等思想的影响, 西部大部分少数民族人口既追求生育数目, 又追求生育性别, 加之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本来就有早婚风俗, 必然导致“ 早生多生”。早婚早育及多胎生育成为人口过快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人口的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西部区域人口存活环境严峻。新中国成立以前,死亡率非常高,有的区域甚至出现人口负增长。新中国成立将来, 国家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拓展防病治病, 进步医疗卫生事业方面花了非常大力量, 获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在,西部人口,也跨入了低死亡的行列。由1995 年1 %人口调查数据计算,西部人口的婴儿死亡率为41. 83 ‰, 而东部、中部的婴儿死亡率为17. 52 ‰和39. 74 ‰; 西部人口预期寿命为68. 52 岁, 而东部和中部分别为73.157 岁和69.192 岁。非常明显, 西部人口死亡率高于中部和东部。而西部少数民族人口的死亡率更高。据1990 年人口普查,大多数西部少数民族的平均寿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部少数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有待提升。1990年, 西部少数民族成人文盲率超越50%, 有的少数民族甚至超越了70 %。据研究,1982~1990 年,虽然各民族的文盲率都有所降低, 但文盲人口总数却在继续增加。

    2、西部区域少数民族人口问题对民族区域社会经济进步的影响。

    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快, 人口文化素质低的问题,给本来就十分贫困的民族区域社会经济的进步带来沉重的重压, 成为制约民族区域可持续进步的瓶颈。

    (一)人口的迅速增长,加深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大家的衣食住行都不能离开土地, 但伴随人口的增加, 人均耕地面积日益降低。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的日趋降低, 致使人均生活资料来源的日趋不足。

    (二) 人口的迅速增长, 制约了经济进步水平的提升和民族区域的现代化进程。

    西部少数民族在业人口中, 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林牧渔劳动者和生产运输工人占大多数, 服务性员工、商业员工只占一小部分, 也就是大多数在业人口从事体力劳动。这种职业构成近况表明, 少数民族区域社会经济进步水平偏低, 这势必妨碍少数民族区域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制约民族区域的现代化进程。

    ( 三) 人口的迅速增长, 导致就业困难, 妨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因为国内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在一定量上减轻了农民的一部分繁重劳动, 提升了单位面积产量, 但伴随物化劳动的增加, 活劳动也在不断增加, 势必减少劳动生产率。西部区域每年有很多人口进入劳动年龄成为劳动力, 而社会每年所能提供的生产资料极为有限, 远远难以满足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需要, 所以每年都有一部分新增劳动力成为剩余劳动力或者处于“隐性”剩余状况。[论文网 LunWenData.Com]

    (四)人口的迅速增长,制约了人口素质的提升。

    因为西部少数民族区域经济文化落后, 物质条件较差, 加上陈旧的婚姻风俗, 因此, 同汉族相比,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及身体素质均较低。近年来, 伴随人口的迅速增长, 人口素质低下的问题愈加紧急。另外,早婚早育、多生多育、近亲婚配与一些落后风俗也是导致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低下是什么原因。

    ( 五) 少数民族人口的飞速增长, 加剧了人口分布的不平衡, 导致了民族区域资源枯竭,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着民族区域的可持续进步。

    因为历史、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环境导致了民族区域人口分布的不平衡, 伴随人口的增长, 人口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愈加突出。人口的迅速增长, 一方面使得人口稠密区域已面临资源枯竭, 生态失去平衡等一系列问题; 其次也使生态环境本来就较为恶劣的人口稀有的区域, 面临着人口承载量日益加重的问题, 人口与资源, 人口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人口过快增长,对粮食的需要大幅度增加, 为知道决这一矛盾, 滥垦滥伐、毁草毁林、陡坡开荒, 紧急破坏了大自然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正常功能, 给少数民族区域带来了紧急的、不堪设想的后果。

    (六)较低的文化素质制约着民族区域的兴盛。

    西部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文盲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这不只加快了民族区域人口的迅速增长, 而且制约着民族区域生产力的提升。因为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低, 特别是妇女文化素质更低, 使得计划生育工作不可以顺利拓展。另外,因为民族区域社会生产力低下,经济文化落后, 人才外流的现象日益紧急。科学文化素质低下制约着民族区域生产力的提升, 而民族区域生产力低下又反过来制约着人口文化素质的提升, 妨碍着民族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兴盛。

    3、西部区域少数民族人口问题对策剖析。

    西部少数民族人口问题及对社会经济进步的影响表明,人口问题不单纯是人口数目与人口素质的问题, 而是在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环境与自己很多原因长期相互用途下形成的一个人口、经济、文化、社会、资源、环境协调进步的问题。因此,解决西部少数民族人口问题需要从进步经济、文化, 保护资源与环境入手, 这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必然趋势。

    (一)大力进步民族区域经济, 是进步文化教育事业、保护环境、控制人口、改变民族区域贫困面貌的根本保证。

    第一, 依据民族区域资源丰富的优势, 开发当地资源, 兴办乡镇企业,拓展多种经营, 改变贫困面貌;第二,兴办中小型企业及进步服务性行业, 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妇女积极性; 第三, 加大与汉族各区域的联系, 大力输出劳动力,特别是剩余劳动力; 第四, 强化交通运输、通信互联网, 加大基础设施, 改变投资环境, 吸引外资投入;第五,依据少数民族区域水资源缺少的问题, 多途径进步当地农田水利建设。这不只能改变少数民族区域长期以来形成的落后面貌,而且能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

    (二)大力提升少数民族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教育事业的进步, 人口文化素质的提升是进步民族区域经济、保护自然环境、控制人口数目的首要条件。第一, 应加强对民族区域的经济、技术投入,以解决学龄儿童入学难、儿童辍学率高、科技推广应用难、人口文盲率高、在业人口文化素质低的近况; 第二,针对农区、牧区及半牧区的不同特征, 举办不相同种类型的扫盲班、妇女文化培训机构、各类职业技术学校, 以提升少数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第三, 加大民族区域与汉族区域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技术交流,丰富多民族文化。

    (三)保护自然环境。

    优美的环境是人口生活水平提升的根本保证。

    第一, 要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 增强大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 采取行政干涉和经济惩罚的手段,严禁滥垦滥伐、毁林毁草、陡坡开荒, 以预防自然环境的继续恶化; 第三, 针对西部少数民族区域生态环境恶劣、人口承载量低的状况, 有计划地拓展环境移民, 减轻人口对环境的重压, 改变贫困面貌; 第四, 增加对民族区域的资金投入, 进行退垦还牧、退垦还林、种草种树, 以优化自然环境, 恢复大自然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正常功能。

    (四)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以减少人口增长的速度。

    具体讲就是保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 但坚决杜绝早婚早育及多胎生育; 对少数民族农业区和半农业区, 人口承载力低、人口已经饱和的区域, 实行同中国大陆一样的生育政策, 以减少人口增长的速度,减轻人口对环境、资源及经济的重压。

    (五)加大计划生育工作。

    第一, 大力宣传避孕、节育常识及计划生育对家庭、个人与国家有哪些好处, 并且把计生干部的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作为干部考核的一个内容; 第二,强化婚姻管理规范, 严禁早婚和近亲婚配及痴呆傻人结婚, 以提升民族人口的身体素质; 第三, 在人口稠密区域严加审批生育指标, 切实保证生的有指标, 不生的有手段; 第四,在人口稀有的牧区及半牧区, 打造婚姻医疗站, 做好这类区域的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以便捷广大群众。

    (六)拟定民族区域社会福利保险规范。

    通过进步民族区域保险事业, 逐步达成由个人和社会一同承担养老义务, 消除少数民族人口对存活保障的后顾之忧。

    总之, 人口问题是一个进步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少数民族的人口问题, 就要大力进步民族区域经济、文化, 改变民族区域的环境, 开发民族区域的资源,使民族区域走上可持续进步的道路。[论文网]

    [参考文献][1] 林耀华。 民族学通论[M]。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天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调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张天路。西部大开发中民族人口问题与对策[J]。人口问题,2000,(9)。

    [4]朱朝晖。少数民族人口问题研究[J]。民族平台,2003,(5)。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